中秋佳節的民間風俗
賞景
民俗中秋賞月主題活動約起源于魏晉時期,每到中秋節便擺成鮮果,賞景暢談人生,把酒問月,祝賀幸福的生活。
除此之外,在我國許多地區也有祭月、拜月的風俗習慣,《禮記》中就記述有“秋暮夕月”,即拜祭雪女,向皓月寄予對將來的期冀。
吃月餅
俗話說得好:“八月十五月正圓,中秋月餅香又甜”。大家把賞景與中秋月餅融合在一起,喻意親人闔家團圓,寄予想念。
賞桂
大家常常在中秋佳節時賞桂花,服用桂花樹制做的各種各樣食品類,以點心、糖塊更為多見。中秋夜,凝望著月中桂花,聞著一陣陣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慶祝闔家恩恩愛愛,已成為了傳統節日一種美麗的享有。
玩花燈
中秋節是在我國三大元宵節之一,逢年過節想玩燈。中秋節玩花燈,多聚集在南方地區,廣州地區將彩燈應貼高空,稱“樹中秋節”或“豎中秋節”。
錢塘江大潮
中秋節錢塘江大潮的風俗習慣日益突出,早在漢朝枚乘的大賦名作《七發》中就擁有了非常詳細的記敘,漢之后,中秋節錢塘江大潮之風更盛。
蘇東坡寫的《八月十五日看潮》中提及:“定知月兔十分圓,已作霜風九月寒。贈言重門休上鑰,夜潮留向月中看?!?/p>
燒塔
南方地區普遍流行著爆瓦子燈(或稱燒花塔、燒瓦塔、燒番塔)的手機游戲。如《中華全國風俗志》卷五記:江西省“中秋之夜,一般小孩于郊外拾瓦塊,堆起來一圓塔形,有多孔結構。傍晚時于皓月下置式柴火塔內燒之。俟瓦塊燒紅,再潑以汽油,火上加油,霎時間四野紅火,映照如晝。
猜燈迷
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合掛著很多小燈籠,大家都集聚在一起,猜小燈籠的身上寫的謎面,由于是大部分年青男女生鐘愛的主題活動,與此同時在這種主題活動上也傳來感情美談,因而中秋節猜燈迷也被衍化了一種男孩和女孩戀愛的方式。